close
剛去洗澡,走進浴室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帶
回來拿了澡盆後又進了浴室,才發現又忘了拿毛巾
結果回來途中發現我的內褲掉在走廊

果然我的心已經開始放寒假了
---------------------

今晚去聽了凌性傑和吳岱穎的演講
難得聽到講者的內容這麼平易近人,卻又講得出值得思考的東西

甚至讓我開始思考究竟在台大聽了這麼多演講
有沒有必要把途中聽到有價值的東西
或是自己產生的感觸給筆記下來

以往抱持的態度是雖然心中湧上非常多的波濤
卻寧願享受當下那些波濤拍擊心房的滋味而不願記錄
因為也許表面上感觸是隨著時間而淡忘
但有些重要的還是會封存在心底,靜待下一次大風來時重新捲起

但凌性傑說他這近幾年在學習記錄當下,這反而才是最難的

其實還提到很多不錯的觀點

例如文學的產生是來自豐富的生活
讓我想到之前和少凡在聊的事情

也許真的轉到純文學系後再來詮釋文學或生活的感動
與相信現在的選擇,好好念書當個獸醫

再用自己再其中的感知來詮釋生活獲得的感動是不同的

一個好的作家寫出來文章跟他的經歷背景絕對有大關聯
例如吳岱穎說他來自花蓮,也有很多名作家來自花蓮(例如陳藜、陳克華、楊牧)
他們的文章就會有濃厚的鄉土情感

村上春樹念戲劇(凌性傑說是哲學)、陳之藩念電機、白先勇念水利(後來才轉外文)、侯文詠是醫師
甚至三浦凌子只是個家庭主婦
Emily Dickinson雖然一輩子足不出戶,但寫出的詩卻足以成為詩壇奇葩
也許他沒有去體會外在的世界,但激勵他創作的卻是帶給她痛苦的父權意識形態
換個方向,卻也是另一種文學產生的動力

其實接近文學的方法就是用心體會生命
高三拼命寫的國文複習週記,裡面好幾個老師不約而同的寫出國文就是人生這句話

那時候還沒有非常相信,只是隨著開始過著自在大學生活後
才真的發現喜好文學(寫作)跟喜歡當下的一切有相當大的關聯

因此與其放棄現在的科系去考慮轉系,倒不如換個角度重新認識他
所能得到的感受絕對不會遜於真的栽入經典世界中的

不過閱讀經典不約而同的被凌性傑、吳岱穎
甚至龍應台(在百年思索和在台大講草莓族的演講時)都說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那些文字就算過了幾千年
都依然有被反覆挑戰驗證並詮釋出新意的能力

龍應台說之前當文化部長時,白天面對的許多難題與挑戰
竟然都在晚上讀古文時被重現了,甚至解決之道都在經典之中

而兩位建中國文老師的觀點則也相差不遠

總之就是經典是不朽的,絕對有讓我們去閱讀思索的必要性


甚至經典也很符合最好的文學是減法,如能達到無更是最高境界
因此經典的文字都是極精簡的

因為削去所有不必要修飾與華麗詞彙,剩下最精髓的部分

我想無的境界就很像所謂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因為不可道,才是道

但現在的我大概還是只能從加法開始學習吧

還是盡量先吸收不同人的人生經歷,再慢慢內化削減成自己的語言

文學,其實沒有這麼遙遠

---------------------

其實敏銳一點的人應該會注意到我前面那段是有意義的

Life's a voyage that's homeward bound.
人生是個朝家方向航行的旅程

在家裡洗澡從來都不用帶澡盆帶沐浴乳洗髮乳毛巾
因為浴室裡面通通都有,甚至睡衣也放在旁邊的木架而已

我開始想家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 Joe 的頭像
    → Joe

    Chilly King's Chilly World

    →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